查看原文
其他

师说 | 张蔚磊:传道授业解惑是根本,但一名好教师还应该……


张蔚磊,我校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挂职),国别与区域语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曾获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松江区“拔尖人才”、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年度重大贡献“记功”奖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三八红旗手”等奖项及荣誉称号。



她长期从事外语教育政策理论与实践、商务外语、区域国别领域的研究。她主讲的课程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先后指导59名学生参加各类外语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她在外语教育研究领域发表SSCI和CSSCI等文章50余篇,主持、参与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5部,并连续9年获得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在从教的第十九个年头,她荣获2023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在外语教育领域,她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也是深耕科研、潜心育人的“学者”,更是坚定不移培育新时代外语人才的“行者”。在接受采访时,她回顾了过去在教学、科研和育人方面的实践经验与心路历程。她表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根本职责,但一名好教师还应该具备更多品质。


01

师者知教:

以课为桥,践行立德树人初心使命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念头萌芽于儿时。从小逻辑思维能力严谨的她常被老师邀请到讲台上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给同学们讲题不仅可以让自己的知识更加扎实、理解更加深刻,还可以帮助更多人,惠及更多人——久而久之,她便对“教师”这一职业心生向往。研究生毕业后,她在上海交通大学担任讲师一职,就此开启了自己的教师生涯。期间她还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位,主攻外语教师教育发展。博士毕业后,她来到我校工作,继续从事外语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并在华东师范大学完成了比较教育学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工作。这为她从事外语教育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她认为,在人才培养中,大学生需要尽早进行职业规划,对标工作要求,为就业做足准备。教师在学生职业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我校约60%的外语专业毕业生都从事了与教育相关的行业,但与师范类院校的学生相比,我校学生非教育专业出身,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提升我校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她特意为大二学生开设了《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系统、规范地为学生讲授有关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操技巧。她介绍,“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我校学生补齐短板,为学生的职业、就业铺路架桥。”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外语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她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她不仅通过理论讲解传授知识,还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她带领学生观摩并分析历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优秀选手的教学视频,让学生从优秀的教学案例中学习并借鉴教学经验和技巧。此外,她还要求学生独立进行课程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说课”和“讲课”展示,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教学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她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竞赛,如外语演讲比赛、翻译比赛等。这些活动和竞赛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她还与多家企事业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安排校园生活,她经常举办“师生谈心会”,邀请高年级或者已经毕业的优秀学生返校给新生传授经验。她认为,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学长学姐可以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帮助新同学迈过“门槛”,发现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升自我,高效规划大学生涯,从而走向更广阔的平台。为了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她几乎每周都会举办“研究讨论会”,就学生的论文选题、科研方法等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是她在高校执教的第十九年,也是她来到我校任教的第十二年。年岁有加,热忱不减,在谈到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历时,她感慨道:“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为人师就要不断地传道、授业、解惑。在与一个个年轻的灵魂交流之中,我看见孩子们从稚嫩的新生逐渐成长为有思想、有能力的青年,这让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作为一名教师,她始终坚守着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她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用自己的热情和执着的追求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02

学者笃学:

以研为导,深耕学术沃土反哺教学


研而不教则浅,教而不研则空。张蔚磊不仅在教学上表现出色,还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她长年深耕外语教育政策、商务外语、区域国别等领域,并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截至2023年,她在CALL、SAGE Open、《外国语》《外语界》《中国外语》等SSCI和CSSCI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并连续9年获得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她不仅关注学科前沿动态,还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为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在研究过程中,她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她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逻辑进行分析和解决。这种务实的学术态度使得她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理论顶天,实践立地”,她认为“科研并非无根之木,科研应该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研究成果要为社会所用”因此她在研究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她前瞻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提出构建商务外语人才能力指标体系、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的参考框架、大学外语教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等。


对于她而言,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她认为,教学是源、科研是流,教师需要从一线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以科研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科研成果也需要反哺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她积极将高水平科研成果创新转化为高质量的教育和教学实践“基于科研成果,我每学期都会不断更新教材内容、教学课件和线上课程等资源,提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打造更加立体的教学。”“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当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使得‘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


此外,她还非常注重学术交流和合作。她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她还积极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合作,共同开展跨学科的研究项目,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她告诉记者,如果科研成果被社会采纳和广泛接受,那么做科研就不只是冷冰冰的学术文章,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又幸福的事情。近年来,她在国内外作重要报告和讲座近百场,源源不断地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各个学校。她说:“科研成果要分享、采纳、落地后才能真正地开花结果,这才是科研的意义所在。我们做科研是为了解决真问题,是基于中国的数据,思考解决咱们中国自己的外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分享研究成果则是一种观点和价值观的传递,我们需要和学界同仁们一道,共同构筑我国新时代的外语教育体系


她不仅关注自身的科研工作,还积极鼓励本科生和研究生投身科学研究。她通过带领研究生开展科研创新项目,指导他们将研究成果刊发在《当代外语研究》《外国语文研究》等CSSCI刊物上,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应鼓励更多的‘阳光雨露’滋润科研创新青年们,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她这样说道。正是这种培养方式,不仅让学生们获得了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还激发了他们的科研兴趣和创新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3

行者躬行:

以人为本,涵育新时代“中国心”人才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在课堂之外,她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多次指导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项目,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今年8月,她带领10位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走进数家松江区高新技术企业,聚焦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开展了“打造松江企业‘亮名片’,构筑产城融合新局面”的高校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调研中,尽管酷暑难耐、工作繁忙,她还经常抽时间和学生讨论项目进展,提出改进建议。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表现,还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这种关心和指导不仅让学生们获得了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终,在她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团队制定的助力松江企业发展与产城融合的对策获得了学校和企业主的一致认可。她认为,“参与社会实践项目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其中应该学会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团队合作,才能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她特别注重培养具有“中国心”的外语人才,“在与外语专业的学生交流时,我发现许多学生虽然精通外语的读、写、译,却对中国的本土文化的知、行、传做得甚少,这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很不利的。”针对这类问题,她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注重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外语专业课程中,她专门设计了每个单元的课程思政元素,将讲好中国故事渗透到每一堂课中,着重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她引导学生自觉展示中国文化,将中国声音传递给世界。她的《英语教学研究》课程获得了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这也是对她教学成果的肯定和认可。这种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具有“中国心”的外语人才,还有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她以高度的责任感担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学生点燃理想之灯,照亮前行之路。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的坚守、“学者”的涵养和“行者”的担当。在采访的最后,她寄语广大学子:“未来属于你们,世界属于你们,珍惜时间,抓住当下,才能成就未来的自己!”




- SUIBE -



策划:SUIBE海鸥通讯社

采访:李珂、麻方静、朱嫣瑾

排版:朱嫣瑾

指导:施晖

编辑:李佳璐

责编:施晖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往期推荐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以数智教、以数治学,加快数字经济人才培养

星光不负赶路人,踔厉耕耘载誉归——2023年度本科教学教师荣誉盘点

贸易造就的“龙时尚”:来这儿看欧洲瓷器上的龙纹——“艺器童行”过龘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